好主管不該說的10句話
2011/10/03-劉欣欣
理想的管理人才,深知如何鼓舞士氣,以及收服下屬的話術,而不適任的管理階層則常因錯誤的批評和觀念,打擊團隊的信心。身為管理者該如何避免說錯話?人力資源專家Liz Ryan在彭博(Boomberg)專欄上,列舉出管理階層不該說的10大禁語:
1、「你不做這份工作,我也找得到別人代替」
-好的領導人都知道,在勞雇關係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老闆用薪資換取員工心血和勞力這一部分,要栽培、留住人才,就必須超越金錢層次,讓員工感覺到自己的貢獻都有受到應得的重視。只有差勁的管理人會一再提醒員工:「你是我花錢請來的」。
2、「我付你薪水不是要你來教我怎麼做」
-當員工提出不中聽的意見,管理階層不應該做出這樣的反應。這句話等於是在說:「少囉嗦,你照我說的做就對了」。
3、「上班時間不准瀏覽休閒娛樂之類的網站」
-對以專業技能取勝的白領階級來說,其實沒有所謂的上下班之分,無時無刻都跟工作脫離不了關係,但人不是機器,總是需要停下來休息喘口氣,一個坐在角落瞪著天花板的員工有可能是在放空發呆,也有可能是在思考下一個能賺進百萬美元的商品。
4、「我會把你的建議列入考慮」
-這種公式化的措辭透露出的訊息其實是「不管你你提出什麼建議,我都不會採納」,同時也意味著對下屬的意見棄若敝屣。
5、「誰說你可以這樣做?」
-誰都不想和拘泥於階級、計較權限及層級的人打交道,尤其是當對方擁有左右你的人生或事業的時候。
6、「其他都放著,馬上先做這件事!」
理想的管理人只有在真正緊急的時刻,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這是常常聽到的口頭禪,代表管理能力不足,今天的第一要務,到了隔天就被歸入次要事務。如果你的上司提出類似要求,最好的回答方式是提醒長官,這樣一來,前一天的某件要務將會被延後處理。
7、「不要跟我談問題,給我解決辦法!」
-這句話的毛病在於,有太多主管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發牢騷,閉上嘴,做就是了」或「不要說我不想聽的話」。然而現今企業程序及組織變得相當複雜,發現問題的員工,不一定具備解決問題所需的資訊,這時候就需要主管出面引導。
8、「聽起來像是個人問題」
-如果管理階層無法分辨部下的行為失當,只是個人操守或確實有影響到公務,那麼將會非常不利於團隊工作。
9、「我想給你一些建議,別的同事也都這麼覺得」
-好的主管給下屬建議時,會儘量強調積極的一面,但不好的主管卻恰恰相反,只是大肆批評,最糟的是把其他人也扯進來,離間同事間的情誼。
10、「景氣這麼差,你還有這份工作就要偷笑了」
-說這種話的主管,似乎都沒想到自己還能保住飯碗也是運氣好。這種侮辱人的說法,其實反映出主管自己的失敗。一個活在憂懼中的人看不到自己或別人的潛力。
好主管不該做的5件事
2012/05/28-劉欣欣
對於如何成為優秀領導人,大多數的討論都集中在「該做哪些事」,不過卻忽略了「不該做哪些事」,事實上,有時候「有所為」的重要性可能還不及「有所不為」。
暢銷領導管理作家Jeff Haden在時代雜誌(Time)上撰文指出,一個優秀的領袖絕對不會做以下這5件事:
第1、 別說「我一直想道歉」這句話
-不要為了沒有早點道歉而道歉,身為領導階級,出錯時應該立即承認,就像當員工出錯時,你會希望他立刻向你坦誠以告一樣,永遠要記得承認自己的錯誤。
第2、 在年度或半年度員工績效評鑑上肯定或鼓勵員工
-這其實是在浪費時間,無論是獎勵、讚美、訓練或改善建議,最理想的表達時機應該是在效果最好的當下,拖到預定的會議上已經太慢了。
第3、 召開正式會議徵詢員工意見
-不少企業會舉行會議,讓員工腦力激盪出好意見,尤其是在公司面臨低潮時。但要獲取員工的意見不一定需要開會,更重要的是讓員工知道主管會認真傾聽他們提出來的想法。更理想的做法是個別和員工談話,明確徵詢員工對某個問題有何看法。
第4、 擬定人才培訓計畫
-正式的培訓計劃就和年度績效評鑑一樣,有流於形式的毛病。優秀的主管應該知人善任,了解員工希望在專業技能、工作經驗、職業規劃上有哪些成長,所以最好是在非正式的場合透過談話去了解你的員工,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訓練和晉升機會,並立即做出反饋。Haden指出,應該把「培訓」視為動詞,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
第5、 要求員工回報
-例如有些主管會利用之前給予員工的彈性休假,要求另外加班或配合公司需求,但Haden指出,善意應該不求回報,在員工有需要時,給予彈性調度的空間是對的,不過就像借錢給朋友就要有拿不回來的打算,絕對不要對員工施小惠又期待有所回饋。優秀的領導人深諳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