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職場管理哲學】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 + 企業主管才是真正帶動成功的變革者



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
【聯合報╱王文華(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2012.06.07 02:36 am
隨著上市,「臉書」公司的管理方式得到大幅報導。其中最值得台灣教育家、企業家思考的,是如何看待「犯錯」。
臉書和很多高科技創業公司,都是錯誤的結晶。他們鼓勵員工發想瘋狂點子,將點子做出堪用、陽春的產品,迅速推到市場,聆聽顧客的反應,收到反應即刻改善,再丟回市場。這樣反覆幾輪,最後做出能大量販賣的產品。
臉書公司的公布欄,或是祖克柏寫給投資人的公開信,都強調:「快速行動,打破現狀」、「把東西做出來,勝過把東西做完美」。臉書這樣吸引了九億名會員,富可敵國。但也因為這樣而頻頻犯錯,令人傻眼。平時那些侵犯隱私的服務都不說了,這次上市的價格訂得太高、財測沒對小投資人揭露,結果是股價慘跌、官司纏身。

Google也信奉「及早且頻繁地推出新產品」,因而創造出「Gmail」等成功服務,但自然也有「Google問答服務」、「Google影像播放器」等失敗產品。失敗計畫的負責人沒被開除,反而得到讚美。老闆佩吉對他說:「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我希望公司走得太快、做得太多,而不是太過謹慎、做得太少。」
嘗試錯誤不只是新創事業的專利,成熟大公司也慢慢學到犯錯的重要。
寶僑家品(P&G)的前執行長雷夫利的成就,是把新產品的成功機率從百分之廿,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他更大的成就,是決定到了百分之六十後,就不再往上提升,「因為那樣會讓我們變得太過小心,怕犯錯,於是只做潛力較小的創新。」
台灣的家庭、學校教育,不鼓勵犯錯。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孩子安穩長大,「不要輸在起跑點」!至於學校的老師,在升學制度和強勢父母的雙重壓力下,也只能鼓勵孩子專心念書,考上明星學校。
在這樣的教育系統中,所謂的「優秀」,就是考高分。想考高分,必須不斷做考古題、參加模擬考、考試時謹慎、細心、揣摩出題者的心意、小心各種陷阱、反覆檢查、追求完美。
這樣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延續了之前進明星學校的心態,只想進明星級的大企業,很少想創業。進大公司後,大概不屑只做「堪用、陽春的產品」,也不善於虛心聆聽顧客的意見,更不習慣「快速行動,打破現狀」、「把東西做出來,勝過把東西做完美」。
他們畢業後若進入政府,原本自身的完美主義,加上台灣民粹的風氣,自然變得以防弊為前提,避免被罵為職志。因為長官或民眾都不會對他們說:「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
這是,台灣慢慢失去競爭力的根本原因。
又到了畢業季。廿八歲的祖克柏沒有畢業,他的公司影響了九億人。上市栽了大筋斗,也許對這一帆風順的天才,是最「讚」的一件事。
反觀台灣,大部分廿幾歲的年輕人都會畢業,一輩子不會犯祖克柏的大錯。但做為師長的我們,該為此而高興嗎?在畢業典禮上,我們真的能心安理得地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們只要抱持考高分的精神和技巧繼續努力,就會「鵬程萬里」?
如果我們有一點猶豫,那麼今年不如換個台詞,對他們說:「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因為當他們狠狠摔倒的那天,才是他們真正畢業的一天。
2012/06/07 聯合報】
企業主管才是真正帶動成功的變革者
2011/08/31 20:27企業教練 胡稚群  Abraham Hu
有一項數據統計顯示:「台灣平均每天有93間公司倒閉。」當我提出這項數據時,也有公司的高階主管面露驚訝與好奇的表情詢問:「這是真的嗎?」
所以當有人問起筆者:「老師,如果我們公司的主管還是不願意變革以求生存怎麼辦?」「如果主管不覺得這是問題,那就不是問題了」我笑著回答,
再接著說:「按照統計,台灣平均每天有93間公司倒閉呦!」其實主管的經營理念可以力挽狂瀾並成就一間公司,也可以使之成為93間公司的其中一間。
依據經濟部定義,凡符合:1. 因應貿易自由化能力較弱者。2.以內銷為主。3. 競爭力較弱者,就會被列入「應加強輔導的產業」。這些產業包含了:石材業、製鞋業、毛巾業、成衣業、陶瓷業、電器業等等共有12項。總產值僅有1,200億元,產值雖低但卻養活了12萬的就業人口。競爭力雖被評斷為弱勢,但卻也不乏逆勢提昇競爭力者。由分析中更可以觀察出,公司的企業主或是高階主管帶頭衝出困境是其中的核心關鍵。
上述這幾家敏感產業(ECFA之下首當其衝的弱勢產業)的代表看出,若高階主管能持有積極的態度與正向思考,即便是身處惡境,仍能引領團隊擺脫困局成為標竿企業。企業的規模大小絕不是重點,萬念存乎追求成長之心。某些高階主管常掛在嘴邊的是「我們公司的員工程度不好,無法與公司一同成長。」、「我對他們早已不抱希望了」、「我覺得教練技術太高桿了,運用在這些程度低的員工身上,我認為會失敗。」筆者完全同意。
只要您認為會產生失敗與困難,那麼這些困擾就會如您所願的成就,也像背後靈般緊緊跟隨著。但這是您要的嗎?若不是,那麼持續不斷的貶低自我與他人,背後的正面意義是甚麼呢?這樣就能擺脫困境邁向成功之路嗎?
卡內基名人黑幼龍先生曾在一次電視專訪中談到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異,他說:「成功的人在困難中找機會,失敗的人在機會中找困難。」
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也說:「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應用教練技巧中的區分與自覺的能力,來協助我們釐清目標與尋找變革的真義。高階主管可以唱衰自己的經營團隊,更可以選擇捲起袖子,帶著自己的核心團隊勇於向環境挑戰並大幹一場。只要心想事便成,一切都將如您所願囉,成與敗都將如您所願。


�� 廢文憲製作所-Podcast收聽

Listen on Apple Podcasts





KKBOX:
https://bit.ly/3mtVclb
訂閱、分享是最大的鼓勵

聯絡我們

講小編
Line: http://nav.cx/iUZkBCk
FB通訊:http://m.me/micctraining
郵寄通訊: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