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近期職場新聞報導】砸重本 20企業留才 大發限制股 +「又有人跳槽了」 台企 留不住台幹 + 上銀搶人才!推員工領「終身權利金」



砸重本 20企業留才 大發限制股
2013-04-05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劉家熙╱台北報導】
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同業惡意挖角不斷,為了重金留才,上市櫃公司掀起大發限制員工權利股票風潮,今年以來已有逾20家企業相繼宣布發行這種限制型股票,其中以鴻海祭出重金,前200名績優員工平均每位在未來5年可分得1.5億元的紅利,最有看頭。

蘋果公司去年發給執行長庫克價值3.76億美元的限制型股票,要求2016年領取一半,另一半在2021年才能全數領回,震撼科技業。反觀國內限制型股票去年才實施,去年僅晶豪科、新世紀光電、揚智、聯陽、長園科技和晶元光電等6家,今年開始愈來愈成為風潮。
投資專家分析,今年上市櫃公司之所以掀起大發限制型股票風潮,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今年起因員工分紅不但費用化之外,在員工個人方面亦要併入綜合所得稅及分紅股票採市值課徵二代健保費用,讓分配到員工分紅配股的人士面臨大幅失血的窘境。
二、政策面對企業發放限制型股票鬆綁,同步放寬課稅及人數的限制,包括員工賣出股票才課稅及單一員工限制型股票以資本額1%為限,讓企業發行限制型股票更便利。
三、近幾年來,全球科技業景氣下滑,競爭日益激烈,來自大陸等同業更是不斷高薪惡意挖角,造成台廠高階人才不斷出走,企業留才更形殷切。
因此,今年以來已有近20家公司宣布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電子股為大宗,其中,半導體及IC設計業反應最熱烈,包括揚智、原相、鈺創、晶豪科、宜特、力積及F-譜瑞;通訊產業以中磊、華星光為主;光電則以億光、璨圓;零組件及模組廠廠以致伸、勁永、 正崴;金融股亦有開發金等公司。
投資專家指出,限制型股票主要目的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出發點,各公司會將股票依員工繼續留任的年度,分批按比例給員工,發放對象除了高階幹部之外,也會運用在研發團隊、績優人才等為主。以鴻海來講,這次祭出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35.5萬餘張,預計分配給前200名績優員工,依目前市價換算,平均每位在未來5年可分得1.5億元的紅利,平均每位每年可分3,000萬元,最有看頭。
投資專家指出,企業發放限制型股票,也會對公司盈餘有所影響,以鴻海發行的限制型股票所產生費用203億元來看,共影響每股盈餘約1.72元,雖然平均到5年期間,每年僅約當影響0.35元,但在電子業毛利率逐年走低的壓力下,發放限制型股票所增添的費用化問題,還是需進一步觀察。
「又有人跳槽了」 台企 留不住台幹
2013-04-06 01:40 中國時報 【李道成╱上海報導】
金融起飛 大陸自去年起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包括宣布溫州為金融改革試驗區。當地銀行在陸媒刊廣告徵求銀行行長,年薪開價6百萬新台幣左右。圖為溫州市區鳥瞰。
(新華社)
隨著大陸本土企業的大型化、國際化,與外商相比,在人才競逐已屈居下風的台資企業,近年提供的待遇,竟逐漸輸給陸資民企與國企。
最近上海台商或台幹聚會上,很多台灣人會問,哪個台幹又跳槽了,但跳槽目標都不是以往台幹最嚮往的外商,反而是本土國企與民企。
一位台資連鎖企業華南區總經理,最近跳槽大陸民營連鎖集團,台灣同業問他何必到陌生環境,既受「阿陸仔」的氣,還冒著績效未達標走路的風險。
這位在台商圈內打滾十年的台幹就說,我從甲台企跳到乙台企,了不起月薪從一萬八(人民幣,下同)漲到兩萬二;但到陸企,工資至少漲三倍,且還年終分紅,一語道破台幹的無奈。
台企留不住人的風潮,從去年初就很明顯,今年以來案例更大幅增加,最大差別就在待遇。
不只連鎖服務業,金融業問題更凸出。以廣東發展銀行為例,前年從台灣挖角到花旗銀行的台灣董事長利明獻,年薪遠超台灣,但到任後,廣發銀獲利大增,上市的路也更近了。
實際上,早在利明獻被延攬前,大陸招商銀行就找到台灣中信銀信用卡團隊,招銀信用卡中心總經理仲躋偉即來自台灣;他的楚才晉用,讓這家中等規模陸銀,躍升大陸信用卡業務第一名。
上海艾諾思投資公司總裁裘明昌表示,大陸本土企業不論國營、民營,基本都朝規模化發展,包括銀行、證券與保險等金融公司,都願花大錢找人才。
同文同種又具專業的大陸台幹,往往成為陸企挖角第一志願。裘明昌說,不管台灣或大陸台幹,這些陸企都願花二到四倍薪資找人才,主要是台企薪水基數低,挖角相對比外資、港資容易。
台企擅長的電子製造業,被陸企挖角案例更層出不窮,業界指出,曝光的富士康與友達都只是冰山一角,大陸本土電子業為快速發展,不惜重金找台幹情況相當普遍。
不過一家昆山上市電子公司總經理說,不少陸企高薪挖台幹,在管理模式建立後,往往請人走路,坐領高薪時間不一定長,轉往陸企風險係數還是很高。
上銀搶人才!推員工領「終身權利金」
東森新聞-20130402 下午16:23
兩岸搶高科技人才,台灣的企業也展開「留才」大作戰,有的撒現金,有的發股票,最特別的是:上銀研發一套終身權利金制度,員工研發的新技術,如果帶來利潤,上銀就會定期結算獎金給員工,不斷給付員工授權費。
台灣科技業展開留才大作戰,不管是撒現金還是發股票,全都不手軟,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我們看到的科技廠,還有很多的服務業,乃至於傳產產業,他們在今年都會有做一些薪資的這種調整的方式,或者是給予獎金,來鼓勵久任。」
郭董搶人才,發行市值將近300億,限制新股35.5萬張給200人菁英團隊,光股票分紅,每人平均可分1.5億元。科技業除了分股票,更祭出高紅利,像宏達電過去靠配股留才,去年起改發現金,還保障年薪14個月,但分紅最大手筆的是台積電,台積電將發出總共111億元分紅現金,平均每人領33萬元,比去年增加23%,另外股王大立光平均超過35萬,華碩平均每人拿近25萬。
光高薪留人才還不夠,上銀董事長卓永財為了鼓勵內部創新,更獨創發放終身權利金,能夠領一輩子,不畏景氣寒冬,高科技業紛紛調薪,大灑獎金加股票,就希望能留住人才。


�� 廢文憲製作所-Podcast收聽

Listen on Apple Podcasts





KKBOX:
https://bit.ly/3mtVclb
訂閱、分享是最大的鼓勵

聯絡我們

講小編
Line: http://nav.cx/iUZkBCk
FB通訊:http://m.me/micctraining
郵寄通訊: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