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佈了「疫情世代培訓的五項替代方案」後,企業端就有了一些想法和後續疑問;因此,接下來就讓我們以企業方的角度出發,為大家陸續分析企業的線上學習該如何發展、如何選擇、如何收到實效?
之所以把題目定為「筆記」,因為僅是把我的看法與大伙兒分享,同樣的事實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敬請笑納。
第二頁筆記,我們聊聊:線上學習的三項模型。
因此,當我們忘記之前的 e-learning 的概念後,攤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主要介紹的三種線上學習模型。
第一種模型「直播」,就是講師和學員以「即時、遠端」的方式來進行遠距教學,大多是即時傳送兩個或多個端點的視訊與音訊來進行,但是也有可能是單向的傳送,也就是學員看得到講師的影音,不過講師端有可能因為學員不開視訊,只能唱獨角戲。
一般而言,這會是講師與企業在短時間內最容易進行的線上學習,因為講師只要搞懂平台的基本操作,把之前怎麼講的,照搬上來就可以了。
講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做一些簡單的互動,讓課程效果維持在一定的狀況中。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的模型的好處是,一般講師大多可以配合,也可以視學員的工作狀況,決定是要學員都聚在同一個會議室,還是可以分開在不同的聚會點都可以。
然而,這樣的模型的壞處就是講師不管再會講,他所呈現的功力大概都只有原先功力的兩三成,而且,學員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並不見得會非常投入,進而產生講師講完了,學員只要有一個地方是放空的,那這個地方他將永遠不會知道。
第二個模型「微課」,也就是講師本身已經把課程內容做過整理精斂,並事先預錄好,也經過一定程度的後製;所以相較於直播而言,雖然講師並不像直播操作般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但是內容的質感會更高一點,而且,「微課」主要是從現代人的學習習慣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每一段好的微課大概只有 6-12 分鐘,讓學習專注力容易集中。
台灣的講師在這方面的認知還沒有很成熟,有的講師因為害怕將全部知識都暴露出來而不敢錄微課,有的講師以經營網紅的角度來錄微課,這些心結都會造成企業沒有足夠的微課產品可以選擇購買。
因此,除了找到合適的微課作品進行審核購買之外,我們可以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個方案就是尋找有微課規劃拍攝與後製能力的團隊,請他們協助企業內部講師來進行微課的企劃與錄製;第二個方案就是尋找自己有微課產品經驗的講師,告訴他公司需要的微課內容,請他進行準備與提供。
微課可以說是以前 e-learning 的現代化解決方案,也會是企業未來的線上學習的最大主方向。
第三個模型「混合式教學」,大概就是指微課加上直播,或者說,是微課加上實體培訓;我們可以把一場培訓視為一場馬戲表演。在正式的上課前,講師先提供數段的微課,先把背景知識交待完畢,我們可以視為馬戲團外圍的雜耍表演,暖場用的;接著,真正上課時,講師再運用直播或實體培訓的技巧來引導大家思考、反饋、討論、互動,以達到學習的目的,這個部份就像是馬戲團最大蓬子裡面的表演,高潮用的。
這個部份我之前分成線上討論會與線上工作坊,那是讓講師知道有兩種不同的帶領方向;但是對於企業端而言,很簡單,就全部叫做「混合教學」。
三種模型哪一種最好?最適合我們公司?這個問題就像是結婚,要找一個自己愛的?還是自己合適的?
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對於培訓願意投入的資源,思考的長遠不同,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三種都可以安排,找出對我們而言最好的方案。
所以,要找自己愛的還是適合的?答案是,兩個都交往看看吧!
ps. 我成立了一個新的社團【微課小學館】,歡迎對於「微課」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共學同長
(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線上學習的關鍵不在工具或平台
我 是 分 隔 線
#講師事務所社群平台
官網:www.講師事務所.com
FB粉專:http://bit.ly/2HN8h9u
Instagram:http://bit.ly/38u2TjR
YouTube:http://bit.ly/3aOD54o
👆記得要來訂閱、給讚、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製作內容👍
FB社團:http://bit.ly/2knx35w
📢歡迎講師、HR、喜歡學習朋友👆點選加入
📬通訊郵寄👇 講小編
Line:http://nav.cx/iUZkBCk
Mail:training@lyc.tw
郵寄: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
P.O.BOX 577 Sanchong Zhongshan Rd.
New Taipei City 24199 Taiwan(R.O.C)
之所以把題目定為「筆記」,因為僅是把我的看法與大伙兒分享,同樣的事實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敬請笑納。
第二頁筆記,我們聊聊:線上學習的三項模型。
我想,這樣的專有名詞已經夠多了,我這裡就不再創造更多令人眩目的新詞。我想,就很簡單分成三大模型就可以了,那就是:直播、微課、混合教學。
在上一頁筆記中,我曾經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我個人不喜歡把之前的 e-learning 叫成「線上學習」;因為那樣會讓人很混淆。早期的 e-learning 受限於那時的認知、視野、技術、網速,以及當時人們對於行動裝置的陌生,因此,那時的概念其實只是「預錄下來的影片片段」,而且每一段還都是 50 分鐘以上,連現在的「微課」都談不上。
在上一頁筆記中,我曾經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我個人不喜歡把之前的 e-learning 叫成「線上學習」;因為那樣會讓人很混淆。早期的 e-learning 受限於那時的認知、視野、技術、網速,以及當時人們對於行動裝置的陌生,因此,那時的概念其實只是「預錄下來的影片片段」,而且每一段還都是 50 分鐘以上,連現在的「微課」都談不上。
因此,當我們忘記之前的 e-learning 的概念後,攤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主要介紹的三種線上學習模型。
第一種模型「直播」,就是講師和學員以「即時、遠端」的方式來進行遠距教學,大多是即時傳送兩個或多個端點的視訊與音訊來進行,但是也有可能是單向的傳送,也就是學員看得到講師的影音,不過講師端有可能因為學員不開視訊,只能唱獨角戲。
一般而言,這會是講師與企業在短時間內最容易進行的線上學習,因為講師只要搞懂平台的基本操作,把之前怎麼講的,照搬上來就可以了。
講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做一些簡單的互動,讓課程效果維持在一定的狀況中。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的模型的好處是,一般講師大多可以配合,也可以視學員的工作狀況,決定是要學員都聚在同一個會議室,還是可以分開在不同的聚會點都可以。
然而,這樣的模型的壞處就是講師不管再會講,他所呈現的功力大概都只有原先功力的兩三成,而且,學員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並不見得會非常投入,進而產生講師講完了,學員只要有一個地方是放空的,那這個地方他將永遠不會知道。
第二個模型「微課」,也就是講師本身已經把課程內容做過整理精斂,並事先預錄好,也經過一定程度的後製;所以相較於直播而言,雖然講師並不像直播操作般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但是內容的質感會更高一點,而且,「微課」主要是從現代人的學習習慣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每一段好的微課大概只有 6-12 分鐘,讓學習專注力容易集中。
台灣的講師在這方面的認知還沒有很成熟,有的講師因為害怕將全部知識都暴露出來而不敢錄微課,有的講師以經營網紅的角度來錄微課,這些心結都會造成企業沒有足夠的微課產品可以選擇購買。
因此,除了找到合適的微課作品進行審核購買之外,我們可以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個方案就是尋找有微課規劃拍攝與後製能力的團隊,請他們協助企業內部講師來進行微課的企劃與錄製;第二個方案就是尋找自己有微課產品經驗的講師,告訴他公司需要的微課內容,請他進行準備與提供。
微課可以說是以前 e-learning 的現代化解決方案,也會是企業未來的線上學習的最大主方向。
第三個模型「混合式教學」,大概就是指微課加上直播,或者說,是微課加上實體培訓;我們可以把一場培訓視為一場馬戲表演。在正式的上課前,講師先提供數段的微課,先把背景知識交待完畢,我們可以視為馬戲團外圍的雜耍表演,暖場用的;接著,真正上課時,講師再運用直播或實體培訓的技巧來引導大家思考、反饋、討論、互動,以達到學習的目的,這個部份就像是馬戲團最大蓬子裡面的表演,高潮用的。
這個部份我之前分成線上討論會與線上工作坊,那是讓講師知道有兩種不同的帶領方向;但是對於企業端而言,很簡單,就全部叫做「混合教學」。
三種模型哪一種最好?最適合我們公司?這個問題就像是結婚,要找一個自己愛的?還是自己合適的?
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對於培訓願意投入的資源,思考的長遠不同,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三種都可以安排,找出對我們而言最好的方案。
所以,要找自己愛的還是適合的?答案是,兩個都交往看看吧!
ps. 我成立了一個新的社團【微課小學館】,歡迎對於「微課」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共學同長
(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線上學習的關鍵不在工具或平台
官網:www.講師事務所.com
FB粉專:http://bit.ly/2HN8h9u
Instagram:http://bit.ly/38u2TjR
YouTube:http://bit.ly/3aOD54o
👆記得要來訂閱、給讚、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製作內容👍
FB社團:http://bit.ly/2knx35w
📢歡迎講師、HR、喜歡學習朋友👆點選加入
📬通訊郵寄👇 講小編
Line:http://nav.cx/iUZkBCk
Mail:training@lyc.tw
郵寄: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
P.O.BOX 577 Sanchong Zhongshan Rd.
New Taipei City 24199 Taiwan(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