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我在華人培訓圈多年觀察下來的一個很閃亮的主題,也是我覺得未來講師都可以發光發熱的方向。在大家各抒己見之前,就讓我拋磚引玉,先發表一些文章吧!
命名為:我所看見的微課世界;就表示我寫下來的是我的觀察;但是我深信,同樣的事實,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大家就互相傾聽互相討論吧!
只要各位的想法和「微課」有關,這個社團都歡迎大家不斷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作品!
在這波疫情當中,我發現有許多培訓人員、講師都一窩蜂地去學習「直播平台與技術」,似乎只要搞定了平台技術的操作面,就搞定了「線上學習」這檔事!
我想表達的是:教會一個人切肉,不表示他就成了大廚;教會一個人寫字,不表示他就成了金庸;教會一個人玩寶可夢,不表示他的肩膀上站著那隻黃色電系的神奇生物...(扯遠了)。
微課說穿了,就是預錄下來的課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和古老的 e-learning 年代相比,這裡所謂的微課卻佔了一些優勢:
一、符合現代人的閱聽習慣:每一段微課大概都在 6-12 分鐘,其實就是為了現在人的閱聽習慣而設計的,可以避開大家打開一段視頻課程,發現時間條竟然需要播 80 分鐘,立馬決定關掉的衝動。
二、行動化的潮流:大量知識平台的興起,也讓微課可以在所有人的手機中被找到、被點選、被購買、被學習,更令人興奮的是,以上的動作都可以一指搞定。
三、講師的布局更深更廣:以前的 e-learning 大多是單集長時間的影片段;可是現在的微課因為每段縮短了,所以講師反而可以利用「系列」來進行課程布局,學習上將更有系統。
四、知識產品化的推廣:微課是一套產品,不論我們要不要為它標價;但是,這套微課可以被保存、被購買,這是直播片段所做不到的,對於講師而言,微課產品更像是出書,它就是講師的數位知識名片。
五、輔助學習的後製技術:因為是錄製的關係,因此,有些輔助學習的技巧,如字幕、圖卡就可以置入在影片中,NG 片段也不會出現(除非剪輯成一段拍攝花絮),這會大幅增加跨國界的學習版圖。
我在 2017 年正式為我的第一家客戶進行微課的企劃與拍攝,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一些客戶是往這方面發展的;這也是我能在比較早期,就接觸到這個主題的原因。
從疫情爆發前到現在,我開始了幾項工作,第一,去解析「模組化微課」的結構與後製工程,為的是能協助更多講師以最快最便宜的方式來得到自己的微課產品;第二,建立了「就是微課」這樣的品牌,期待能讓台灣更多優秀講師,能生成更多優質的微課產品來迎向全世界;第三,針對我這段時間的研究,開始以「線上研討會」的方式來進行解析,讓更多的講師能發現在微課的領域中,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也會得到更多;第四,就是這個社團了。
因此,我整理了大家的票數統計,接下來,我會以以下的順序來陸續發表一些文章:微課企劃、微課市場、微課行銷、微課製作四個面向來聊。
文字是快速的生成,並能有序的整理我的思維(呵~所以大家也不要期待我錄視頻),這會是我未來在這個社團拋出來的磚。
但是比較需要舉例或親身說法才能說清楚的應用面和技巧面,我還是會留在「遙指知識紅」的研討會中的,呵,付費者可以享受到進階內容嘛!
第一篇文章的最後,還是想分享四句感想和不負責任預測:
知識應該是有價的,不然淺層學習將會徹底取代真正的傳承
知識變現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知識,而且是拉出縱深的知識
企業將會重啟多年前的 e-learning 平台,他們會有微課採購的需求的
微課的存在可能會對過去的講師界造成一定的洗牌,現實且殘酷
(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期待大家專心看用力表示意見
命名為:我所看見的微課世界;就表示我寫下來的是我的觀察;但是我深信,同樣的事實,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大家就互相傾聽互相討論吧!
只要各位的想法和「微課」有關,這個社團都歡迎大家不斷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作品!
在這波疫情當中,我發現有許多培訓人員、講師都一窩蜂地去學習「直播平台與技術」,似乎只要搞定了平台技術的操作面,就搞定了「線上學習」這檔事!
我想表達的是:教會一個人切肉,不表示他就成了大廚;教會一個人寫字,不表示他就成了金庸;教會一個人玩寶可夢,不表示他的肩膀上站著那隻黃色電系的神奇生物...(扯遠了)。
微課說穿了,就是預錄下來的課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和古老的 e-learning 年代相比,這裡所謂的微課卻佔了一些優勢:
一、符合現代人的閱聽習慣:每一段微課大概都在 6-12 分鐘,其實就是為了現在人的閱聽習慣而設計的,可以避開大家打開一段視頻課程,發現時間條竟然需要播 80 分鐘,立馬決定關掉的衝動。
二、行動化的潮流:大量知識平台的興起,也讓微課可以在所有人的手機中被找到、被點選、被購買、被學習,更令人興奮的是,以上的動作都可以一指搞定。
三、講師的布局更深更廣:以前的 e-learning 大多是單集長時間的影片段;可是現在的微課因為每段縮短了,所以講師反而可以利用「系列」來進行課程布局,學習上將更有系統。
四、知識產品化的推廣:微課是一套產品,不論我們要不要為它標價;但是,這套微課可以被保存、被購買,這是直播片段所做不到的,對於講師而言,微課產品更像是出書,它就是講師的數位知識名片。
五、輔助學習的後製技術:因為是錄製的關係,因此,有些輔助學習的技巧,如字幕、圖卡就可以置入在影片中,NG 片段也不會出現(除非剪輯成一段拍攝花絮),這會大幅增加跨國界的學習版圖。
我在 2017 年正式為我的第一家客戶進行微課的企劃與拍攝,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一些客戶是往這方面發展的;這也是我能在比較早期,就接觸到這個主題的原因。
從疫情爆發前到現在,我開始了幾項工作,第一,去解析「模組化微課」的結構與後製工程,為的是能協助更多講師以最快最便宜的方式來得到自己的微課產品;第二,建立了「就是微課」這樣的品牌,期待能讓台灣更多優秀講師,能生成更多優質的微課產品來迎向全世界;第三,針對我這段時間的研究,開始以「線上研討會」的方式來進行解析,讓更多的講師能發現在微課的領域中,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也會得到更多;第四,就是這個社團了。
因此,我整理了大家的票數統計,接下來,我會以以下的順序來陸續發表一些文章:微課企劃、微課市場、微課行銷、微課製作四個面向來聊。
文字是快速的生成,並能有序的整理我的思維(呵~所以大家也不要期待我錄視頻),這會是我未來在這個社團拋出來的磚。
但是比較需要舉例或親身說法才能說清楚的應用面和技巧面,我還是會留在「遙指知識紅」的研討會中的,呵,付費者可以享受到進階內容嘛!
第一篇文章的最後,還是想分享四句感想和不負責任預測:
知識應該是有價的,不然淺層學習將會徹底取代真正的傳承
知識變現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知識,而且是拉出縱深的知識
企業將會重啟多年前的 e-learning 平台,他們會有微課採購的需求的
微課的存在可能會對過去的講師界造成一定的洗牌,現實且殘酷
(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
微課小學館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期待大家專心看用力表示意見
官網:www.講師事務所.com
FB粉專:http://bit.ly/2HN8h9u
Instagram:http://bit.ly/38u2TjR
YouTube:http://bit.ly/3aOD54o
👆記得要來訂閱、給讚、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製作內容👍
FB社團:http://bit.ly/2knx35w
📢歡迎講師、HR、喜歡學習朋友👆點選加入
📬通訊郵寄👇 講小編
Line:http://nav.cx/iUZkBCk
Mail:training@lyc.tw
郵寄: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
P.O.BOX 577 Sanchong Zhongshan Rd.
New Taipei City 24199 Taiwan(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