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佈了「疫情世代培訓的五項替代方案」後,企業端就有了一些想法和後續疑問;因此,接下來就讓我們以企業方的角度出發,為大家陸續分析企業的線上學習該如何發展、如何選擇、如何收到實效?
之所以把題目定為「筆記」,因為僅是把我的看法與大伙兒分享,同樣的事實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敬請笑納。
第八頁筆記,也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頁,我們聊聊:前期發展的五大經驗值。
就像所有的制度與系統一樣,我們看過 ERP 的百花齊放,走過平衡計分卡的兵荒馬亂,更身處 OKR 與 KPI 的當代爭位中,我們深深知道:大型企業的一些玩法,是中小企業玩不起的。
但是,我也想和各位分享一個觀點:大型企業的玩法,是偏向企業朝向長治久安的,因此,就算我們玩不起,也要朝那個方向慢慢前行。
某種程度而言,線上學習也是。
不論是線上學習,或是線下的實體訓練,關鍵都在於「學習效果」!這永遠是大型企業在發展上的「最高順位」;因此,我們不會看到大型企業為了永久性省錢,就不辦實體培訓;我們也不會看到大型企業為了資訊安全,就完全捨棄線上學習。
若是您本身是屬於中大型企業,甚或是小型企業,我們就必須把握住這裡面的核心,不要去犯那些大型企業曾經走過的痛苦,總結他們走過的路,我們提供五種經驗給大家分享:
心結最深的經驗:資安
「資安」非常重要,對於許多科技業者,資安就是他們的核心命脈;但是現代化的線上學習,已經不能避免走向開放的環境了。一方面是人手一機的行動化學習浪潮,另一方面是相關線上學習可能會囊括不同地域的同仁或上下游。
因此,企業得學習如何讓「資安」與「線上學習」和平共存;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不允許讓資安最核心的研發資料以線上學習的方式呈現」。
一般人都可以在蘋果的線上學習生態圈中,學會如何操作蘋果手機;但是蘋果最核心的系統開發技術,仍是鎖定在實體培訓上。
被迫改變的經驗:微課
我真正協助企業線上學習發展的時間點在 2017 年,那時,企業方就必須被迫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過去的許多預錄的課程,都無法再使用了。一方面是大量的「演講現場實況錄影」,學習效果不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段的時間長到現在的人不能接受了。
所以,我們近幾年在溝通的語言都叫做「微課」,就是在提醒著我們,這是時代逼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別再企圖指責員工沒有學習耐心,我們只能面對它,以新出發的態度,去重整課程,去拆解課程,去重錄課程,並期待「人們只能接受 5 分鐘內的影片段」的日子晚點到來。
錢打水漂的經驗:直播
說句實話,這一段時間,許多企業都邀請講師以直播的方式來進行線上學習,我不願多談,但是我很想告訴各位,這就是當年許多大企業走過的冤枉路。
我們都同意:最好的訓練方式還是面對面手把手來教;因此,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如果能直播,為什麼不上實體課呢?是的!這就是現在大企業學乖的地方了,不做太多無謂的直播教學。
線上學習最大的兩個好處:隨選隨學、邊際成本遞減;這兩個好處在直播上是完全沒有的,因此,現在大企業的直播都只用在邀請重要 VIP 的專題分享,正常的線上學習架構中,直播只是花絮。
成敗與否的經驗:感受度
我看過許多企業的線上學習,有了平台,有了內容,但是員工完全不捧場;我也看過一些企業真的能讓員工以擁有自己的線上學習為榮。中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員工在學習上的感受度。
員工在乎的,是課程看來有沒有收穫,能不能吸引自己去「追課」(就是追劇的意思);課程內容和我工作能不能落地應用;講師在內容上是不是有經過特別的設計,而不是把演講的內容拿來充數。
至於平台上的密碼有多嚴謹,介面有多華麗,可以選擇的課程數量有多少,那都不是他們最後的感受度考量。
這一點我在研討會中會和大家分享企業在選課時的評估計分表,真的很重要。
永續與否的關鍵:混成
在疫情中,許多企業開口問我需要投資在線上學習多少錢?我都開玩笑說:慢慢來吧!先活下來再說。
事實上,大型企業一開始,都把滿滿的希望放在線上學習,因為不管橫看堅看,線上學習應該都是培訓的未來;但是,後來的種種都證明了,在太平盛世中,實體訓練還是主流,線上學習只是輔助;因此,最好的模式,其實是「混成教學」,也就是大量的基本知識,都是依靠線上學習,然而,經驗的傳遞,個人的能力內化,仍是實體訓練的範疇。
關於線上學習,企業仍在不斷演進與摸索中,我僅能提供過去廿年大型企業的發展經驗與我的所見所聞。
我預期,也許,隨著 VR 技術的興起,線上學習會迎來新一波的革命。
這八頁筆記僅提供各位朋友在規劃企業線上學習的參考,希望其它企業走過的路與結論,對各位有所幫助。
若是未來在這一塊有需要協助的,請再讓我知道;同時,我也歡迎大家更深入了解,參加我們定期舉辦的【企業線上學習機制建立研討會】。
http://www.mgct.com.tw/tc/event/data/OLT.pdf(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微課小學館 👈FB社團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線上學習的關鍵在於你真正掌握它的精髓
#前幾期的文章已經陸續上線在我們官網囉http://www.mgct.com.tw/tc/article/index.html
我 是 分 隔 線
#講師事務所社群平台
官網:www.講師事務所.com
FB粉專:http://bit.ly/2HN8h9u
Instagram:http://bit.ly/38u2TjR
YouTube:http://bit.ly/3aOD54o
👆記得要來訂閱、給讚、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製作內容👍
FB社團:http://bit.ly/2knx35w
📢歡迎講師、HR、喜歡學習朋友👆點選加入
📬通訊郵寄👇 講小編
Line:http://nav.cx/iUZkBCk
Mail:training@lyc.tw
郵寄: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
P.O.BOX 577 Sanchong Zhongshan Rd.
New Taipei City 24199 Taiwan(R.O.C)
之所以把題目定為「筆記」,因為僅是把我的看法與大伙兒分享,同樣的事實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敬請笑納。
第八頁筆記,也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頁,我們聊聊:前期發展的五大經驗值。
就像所有的制度與系統一樣,我們看過 ERP 的百花齊放,走過平衡計分卡的兵荒馬亂,更身處 OKR 與 KPI 的當代爭位中,我們深深知道:大型企業的一些玩法,是中小企業玩不起的。
但是,我也想和各位分享一個觀點:大型企業的玩法,是偏向企業朝向長治久安的,因此,就算我們玩不起,也要朝那個方向慢慢前行。
某種程度而言,線上學習也是。
不論是線上學習,或是線下的實體訓練,關鍵都在於「學習效果」!這永遠是大型企業在發展上的「最高順位」;因此,我們不會看到大型企業為了永久性省錢,就不辦實體培訓;我們也不會看到大型企業為了資訊安全,就完全捨棄線上學習。
若是您本身是屬於中大型企業,甚或是小型企業,我們就必須把握住這裡面的核心,不要去犯那些大型企業曾經走過的痛苦,總結他們走過的路,我們提供五種經驗給大家分享:
心結最深的經驗:資安
「資安」非常重要,對於許多科技業者,資安就是他們的核心命脈;但是現代化的線上學習,已經不能避免走向開放的環境了。一方面是人手一機的行動化學習浪潮,另一方面是相關線上學習可能會囊括不同地域的同仁或上下游。
因此,企業得學習如何讓「資安」與「線上學習」和平共存;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不允許讓資安最核心的研發資料以線上學習的方式呈現」。
一般人都可以在蘋果的線上學習生態圈中,學會如何操作蘋果手機;但是蘋果最核心的系統開發技術,仍是鎖定在實體培訓上。
被迫改變的經驗:微課
我真正協助企業線上學習發展的時間點在 2017 年,那時,企業方就必須被迫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過去的許多預錄的課程,都無法再使用了。一方面是大量的「演講現場實況錄影」,學習效果不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段的時間長到現在的人不能接受了。
所以,我們近幾年在溝通的語言都叫做「微課」,就是在提醒著我們,這是時代逼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別再企圖指責員工沒有學習耐心,我們只能面對它,以新出發的態度,去重整課程,去拆解課程,去重錄課程,並期待「人們只能接受 5 分鐘內的影片段」的日子晚點到來。
錢打水漂的經驗:直播
說句實話,這一段時間,許多企業都邀請講師以直播的方式來進行線上學習,我不願多談,但是我很想告訴各位,這就是當年許多大企業走過的冤枉路。
我們都同意:最好的訓練方式還是面對面手把手來教;因此,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如果能直播,為什麼不上實體課呢?是的!這就是現在大企業學乖的地方了,不做太多無謂的直播教學。
線上學習最大的兩個好處:隨選隨學、邊際成本遞減;這兩個好處在直播上是完全沒有的,因此,現在大企業的直播都只用在邀請重要 VIP 的專題分享,正常的線上學習架構中,直播只是花絮。
成敗與否的經驗:感受度
我看過許多企業的線上學習,有了平台,有了內容,但是員工完全不捧場;我也看過一些企業真的能讓員工以擁有自己的線上學習為榮。中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員工在學習上的感受度。
員工在乎的,是課程看來有沒有收穫,能不能吸引自己去「追課」(就是追劇的意思);課程內容和我工作能不能落地應用;講師在內容上是不是有經過特別的設計,而不是把演講的內容拿來充數。
至於平台上的密碼有多嚴謹,介面有多華麗,可以選擇的課程數量有多少,那都不是他們最後的感受度考量。
這一點我在研討會中會和大家分享企業在選課時的評估計分表,真的很重要。
永續與否的關鍵:混成
在疫情中,許多企業開口問我需要投資在線上學習多少錢?我都開玩笑說:慢慢來吧!先活下來再說。
事實上,大型企業一開始,都把滿滿的希望放在線上學習,因為不管橫看堅看,線上學習應該都是培訓的未來;但是,後來的種種都證明了,在太平盛世中,實體訓練還是主流,線上學習只是輔助;因此,最好的模式,其實是「混成教學」,也就是大量的基本知識,都是依靠線上學習,然而,經驗的傳遞,個人的能力內化,仍是實體訓練的範疇。
關於線上學習,企業仍在不斷演進與摸索中,我僅能提供過去廿年大型企業的發展經驗與我的所見所聞。
我預期,也許,隨著 VR 技術的興起,線上學習會迎來新一波的革命。
這八頁筆記僅提供各位朋友在規劃企業線上學習的參考,希望其它企業走過的路與結論,對各位有所幫助。
若是未來在這一塊有需要協助的,請再讓我知道;同時,我也歡迎大家更深入了解,參加我們定期舉辦的【企業線上學習機制建立研討會】。
http://www.mgct.com.tw/tc/event/data/OLT.pdf(原作者.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微課小學館 👈FB社團
#歡迎隨意轉貼分享
#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線上學習的關鍵在於你真正掌握它的精髓
#前幾期的文章已經陸續上線在我們官網囉http://www.mgct.com.tw/tc/article/index.html
官網:www.講師事務所.com
FB粉專:http://bit.ly/2HN8h9u
Instagram:http://bit.ly/38u2TjR
YouTube:http://bit.ly/3aOD54o
👆記得要來訂閱、給讚、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製作內容👍
FB社團:http://bit.ly/2knx35w
📢歡迎講師、HR、喜歡學習朋友👆點選加入
📬通訊郵寄👇 講小編
Line:http://nav.cx/iUZkBCk
Mail:training@lyc.tw
郵寄:24199三重中山路郵局第577號信箱
P.O.BOX 577 Sanchong Zhongshan Rd.
New Taipei City 24199 Taiwan(R.O.C)